1997年7月1日凌晨,香港会展中心的穹顶下,随着五星红旗冲破夜色升至顶端,现场数万人的掌声震得玻璃幕墙微微发颤。
但在千里之外的英国皇家军营里,一群穿着制服的军官却对着电视屏幕满脸困惑: 马岛战争刚赢两年,英国军舰还在大西洋耀武扬威,怎么就把每年能赚几十亿英镑的香港拱手让人?
这个问号在他们心头悬了三年,直到2000年一场军方内部会议上,一位皇家军事科学院的上将轻描淡写的一句话,让满屋子的争论瞬间哑火。
回归的必然
1840年的鸦片战争像一把钥匙,打开了英国在远东的殖民大门。 清政府战败后,一纸《南京条约》把香港岛割给英国。
展开剩余92%后来又通过《北京条约》《展拓香港界址专条》, 把九龙半岛南端和新界"租"了出去,租期99年。
这三个不平等条约像三道枷锁,把香港锁在英国的殖民版图里。
一百多年里,英国把香港打造成远东贸易枢纽。商船从这里出发,把中国的茶叶、丝绸运向欧洲,又把鸦片、工业品倾销到中国内陆。
到20世纪70年代,香港的金融业、房地产开始爆发,写字楼、码头密密麻麻, 成了英国在亚洲的"提款机"。
但此时的中国已经不是当年的清政府,新中国成立后,早就宣布所有不平等条约一律无效, 香港回归只是时间问题。
1979年春天,香港总督麦里浩悄悄从广州转机到北京。他带着英国政府的"小算盘",想摸摸中国的底: 能不能延长租期?能不能让英国继续管治?
见面时,邓小平没绕圈子,只说了句: 让香港的投资者放一百个心。这话听着温和,却像一颗定盘星—— 中国要收回香港的决心,不会因为任何利益动摇。
麦里浩回去后,英国政府知道, 躲不过去了,回归谈判迟早要开始。
外交桌上的硬骨头
1982年9月,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专机降落在北京机场。这时候的她刚打赢马岛战争,风头正劲。
在阿根廷手里抢回马岛后, 英国上下都觉得"日不落帝国"的威风回来了,撒切尔夫人更是信心满满:香港离英国远,但离中国近又怎样?马岛模式说不定能复制。
马岛战争
她在人民大会堂见到邓小平,一开口就搬出百年前的条约:香港是根据条约占领的,改条约得双方同意。
言下之意,想让英国继续管治,顶多承认中国有"主权"。没想到邓小平直接打断她: 主权不是可以商量的事。香港岛、九龙、新界,都得收回来。
撒切尔夫人不死心,又提"以主权换治权":他们承认主权归中国,但让英国继续管理,保证香港繁荣。
邓小平笑了: 主权本来就是中国的,用得着你们承认?管理问题可以谈,但主权没得谈。
见撒切尔夫人还在纠缠,邓小平干脆亮明底线: 如果两年内谈不拢,中国就自己宣布收回香港的决定。
这话像一盆冷水浇在撒切尔夫人头上。她离开时,在人民大会堂台阶上踩空了一下,差点摔倒——后来外媒说 "铁娘子遇上了铁汉子"。
回去后,英国政府开始耍花招:先说要"续租",愿意每年交钱;被拒后又在香港股市动手脚,想让股价暴跌、人心大乱,逼中国让步。
撒切尔夫人摔倒
但中方早有准备。邓小平直接警告: 如果香港乱起来,我们会考虑提前收回。
广东的解放军部队开始演练,坦克、装甲车在深圳河边集结,消息传到香港,股市很快稳住了。英国政府一看这招没用,又回到谈判桌前。
1984年12月,中英签下《联合声明》,确定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。撒切尔夫人后来私下说,"一国两制"确实高明,既保住了香港的面子,也让英国下了台。
可英国军方还是不服气: 马岛那么远都能打,香港凭什么要还?
看不见的底气
英国军官的底气来自马岛战争。1982年那场仗,英国派了几十艘军舰、上万人的部队,漂洋过海 打了两个多月,硬是从阿根廷手里抢回了群岛。
他们觉得,香港虽然离中国近,但驻港英军有几千人,装备精良,真打起来未必会输。
但驻港英军指挥官查普尔心里清楚差距。他在香港待了五年,经常拿着望远镜看深圳河对岸。
解放军在广东的部队早就摆好了阵势, 坦克藏在山林里,火炮瞄准着边境,士兵们每天训练到深夜,身上的劲儿像是用不完。
更重要的是, 解放军有三百多万人,如果要保卫祖国,每一个中国人都是隐藏的兵力。而驻港英军最多只有五千人,真开打,就是鸡蛋碰石头。
其实早在1949年,英国就见识过解放军的厉害。当时解放军打到深圳,离香港只有一步之遥。港英当局急了,从东南亚调了上万人来防守,军舰在维多利亚港来回游弋。
可士兵们夜里都睡不着觉——他们听说过解放军打国民党军队的狠劲,知道这点人根本挡不住。最后是中方考虑到国际形势,暂时没进攻, 但这颗"怕"的种子,早就埋在了英军心里。
1997年6月27日,香港回归前三天,英国海军"海浪97任务组"的一艘护卫舰偷偷开进南海,想最后"秀下肌肉"。
刚进入中国海域,就被两艘中国军舰盯上了。英军护卫舰不仅不返航,反而加速冲向中国军舰,想逼退对方。
没想到中国军舰根本不躲, 开足马力迎上去,炮口对着对方驾驶室,一副"要撞就一起沉"的架势。
离着不到二十米时,英军护卫舰终于怂了,猛打方向盘拐了出去,灰溜溜地开走了。这一战,彻底打碎了英国军方的幻想。
回归时刻
1997年6月30日晚上,香港会展中心里坐满了人。墙上的时钟一分一秒走向午夜,全世界的镜头都对准了会场中央的旗杆—— 这里要上演百年殖民历史的最后一幕。
23点56分,中英护旗手同时走到旗杆下。英国的米字旗和香港旗在《天佑女王》的旋律中慢慢下降,会场里静得能听见呼吸声。
按计划,英国国旗该在23时59分58秒完全落下,两秒后,中国国旗在《义勇军进行曲》中升起,正好卡在7月1日零点整。
可英国护旗手突然加快了速度, 米字旗提前12秒就落到了地面。一瞬间,全场安静得可怕,国歌没响。
升旗手朱涛的手心全是汗,他后来回忆,当时紧张得以为自己聋了,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:"不能动,等信号。"
这12秒,是英国留下的最后一个小绊子——早升或晚升,他们都能挑刺说中国"不专业"。
12秒后,国歌准时响起!朱涛猛地拉动绳索,五星红旗随着旋律上升, 一秒不差,刚好在零点整升到旗杆顶端。
全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,好多人站起来鼓掌,眼泪顺着脸颊往下流。
会场外,驻港部队的车队正穿过罗湖桥,坦克、装甲车排列整齐,士兵们坐姿笔挺, 几个小时内就接管了香港的军营、机场、港口。
英国士兵站在路边看着,眼神复杂—— 他们知道,一个时代结束了。
终局
香港回归后,英国军官们还是想不通:每年几十亿英镑的收益说没就没了,政府怎么就"怂"了?
2000年,在一次军方会议上,皇家军事科学院的一位上将终于说了实话:" 你们总说要保香港,可真打起来,谁去挡解放军?"
这话像一把钥匙,打开了所有困惑。英国本土离香港一万多公里,军舰开过来要半个月,而解放军从广东出发,几个小时就能到香港。
英军驻港部队的几千人,在解放军面前就像螳臂当车;更别说 中国还有核武器,真把中国惹急了,英国根本承受不起后果。
而且香港的繁荣,全靠大陆。从内地运来的水、蔬菜、粮食,支撑着香港的日常生活;大陆的工厂把货物运到香港出口,让香港的码头、银行有生意可做。
离开大陆,香港就是座孤岛,英国守着也没用。早放手,还能赚个"体面退出"的名声;死拖着,只会输得更难看。
之后,网上偶尔有人说些"不如跟着英国"的糊涂话,立刻被网友怼回去:"忘了鸦片战争的耻辱了?没有国家强大,哪有香港的今天?"
其实香港回归的道理很简单: 弱国无外交,实力才是硬道理。
中国能收回香港,不是因为英国仁慈, 是因为一代代人攒下的国力,是解放军"寸土不让"的决心。
英国归还香港,不是因为甘心,是他们终于明白: 时代变了,殖民主义的旧梦该醒了。
这面在香港上空飘扬的五星红旗,不仅是一块土地的回归,更是一个民族从屈辱走向强大的证明。
发布于:广东省配资658-2024最可靠的网上股票配资公司-最好的股票配资-股票配资知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